首页 > 寿光蔬菜博览会 > 移动端 > 展会概况

解读蔬菜博物馆四

来源:本站原创  发布日期:2010-04-12

  解读蔬菜博物馆四

  古代历史区之“魏晋南北朝、隋唐时期”

  农学巨著为证:寿光就是“农耕文化源头”


  编者按 一个时代,可以用某一件物品来标志,如原始人手中的磨制石器,诞生了“新石器时代”这个名词。一个朝代,一个朝代的某个地域,也是如此。如魏晋南北朝时期,在寿光这块土地上,因为贾思勰和他的著作《齐民要术》,诞生了“中国农耕文化源头”这个概念。而这个概念,与上世纪90年代寿光所获“中国蔬菜之乡”的美誉,一脉相承。

  沿“《齐民要术》之廊”走过

  这是一个令人叫好的创意:一条用书籍铺成的走道,一面用书籍砌成的墙壁,“书道”与“书墙”相接,告诉我们《齐民要术》诞生和传承,在1400多年的时间里从未间断。

  清代版本的《齐民要术》,线装,纸页泛黄,就书本身已具有相当的文物价值;中文版的、英文版的、日文版的……各时期、各国家和地区的不同版本的《齐民要术》,以及与贾思勰和《齐民要术》相关的书籍,有些已可称为典籍。

  “收集书的过程,是被感动的过程。”博物馆筹建人员告诉我们,《齐民要术》诞生在寿光,这部伟大的农学作品,无论古今,都是寿光人的骄傲。

 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教授樊志民,曾在寿光《齐民要术》研讨会上说过,“在座的有寿光、山东的朋友,你们不要把《齐民要术》看成是寿光和山东的,在座的也有全国各地的朋友,你们也不要把《齐民要术》看成是中国的,它是世界的。”世人皆知的评价:《齐民要术》是世界上现存最早、最完整的农业百科全书。

  据研究显示,《齐民要术》成书于公元533年至公元544年之间,全书共分10卷、92篇,系统总结了1400多年前黄河中下游地区的农业生产经验和成就,其中对30多种蔬菜作了详细记述,还包括水产业、畜牧业、园艺业、食品加工业等,并对庄园经济的运作模式进行记载。同时,《齐民要术》“食为政首”、“要在安民,富而教之”及“顺天时,量地利”等先进的重农思想,一直为后世推崇。

  《齐民要术》一书最初只在民间传承,后传抄刊印版本20余种,唐代传入日本,19世纪末传入欧洲。英国学者达尔文在《物种起源》中,就参阅过这部“中国古代百科全书”,并援引了有关事例作为他的著名学说——“进化论”的佐证。

  带领试验冬暖式大棚的三元朱村党支部书记王乐义曾说,小时候看到祖父在冬天用草苫盖韭菜,他感到奇怪,不知是从哪里学到的,祖父告诉他,这是寿光古代一个先人留下的方法。这位先人就是贾思勰,这种方法就是《齐民要术》中所载。而据研究,贾思勰写作《齐民要术》的目的之一,也是为了把自己搜集和亲自耕作的经验传授给老家的后代。

  “贾氏研究”的来来往往

  2008年4月26日,八集电视记录片《齐民要术》在寿光开机。当红色幔布掀开,露出黑色的摄像机镜头,在场的人使劲鼓掌。

  至今记忆犹新,亲手掀去幔布的两人,一是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李根蟠,他当场对记者说,“寿光人做这件事,天经地义,也是时代所趋。”另一位是寿光市原人大副主任、《齐民要术》研究会会长王焕新先生,他站在摄像机旁,表情沉情,可他内心一定激动不已。

  从无到有,从寿光《齐民要术》研究会到中国贾思勰与《齐民要术》研究会,从寿光到世界,现代的寿光人和《齐民要术》为伴,就是走过了这样一条路。贾思勰理论研讨会,海峡两岸与《齐民要术》研究会,纪录片《齐民要术》开拍……寿光人用行动告诉世界:我们没有忘记“农圣”,农圣文化源头在寿光。

  让我们把思绪收回,重新瞩目这座展厅:彩绘穹顶鲜艳夺目,彰显着民族大整合时代的特征,穹顶之下,铸铜的贾思勰塑像格外高大,他手握书卷,静观天象,筹划农耕,他的身后,就是那条“书道”,直通“书墙”。

  关于“贾思勰是哪里人”,曾有过无数争论,但最终事实告诉人们:贾思勰是寿光人。不仅如此,经过研究,人们逐步明确了另一个事实:曾经官居高位的贾思伯、贾思同,都是寿光人,而且与贾思勰是同族兄弟。“贾氏研究”终于结束了“籍地之争”。

  寿光近年的实物发掘也铁定了这一论断。1973年,文物部门对位于李二村附近的一座古墓进行抢救性挖掘,出土的两块墓志铭,一块是墓主人贾思伯,一块是其夫人刘静怜。1995年11月,我市对附近的贾思同墓进行了发掘。如果到蔬菜博物馆参观,游客可看到贾思伯及夫人刘静怜的墓志铭资料展示。

  寿光蔬菜陪伴唐王东征

  几乎寿光大地上的每一个历史传说,都能找到落地的理由。

  展厅内一幅“唐军征菜图”,说明寿光蔬菜供给唐东征军的情景。公元645年(贞观十九年),唐东征高丽,太宗李世民御驾亲征,因寿光北有沿海渔盐之利,南有粮菜丰盈之便,逐成为其东征时的大后方。古时羊口称“塘头营”,传说就是唐军经过之地,“铁央台”、“十八支炉”等遗迹,今天仍然存在。

  “唐军征菜图”也告诉我们另一个事实:经过魏晋南北朝的积累发展,此时的寿光,蔬菜种植业继承和发扬《齐民要术》的技术经验,已发展到很高水平。据记载,整套耘土保墒、靠接复壮等精耕细作技术,泡制、腌制等完备的储存加工食用方法……在这一时期都广泛应用。

  据记载,这一时期蔬菜种植业有两个突出成就,一是食用菌的栽培,二是地热的利用。《四时篡要》中说,“种菌子:取烂构木及叶,于地埋之,常以泔浇令湿,两三日即生。”地热利用,在《新唐书》中有记载,王建的《宫词》也写道:“……内园分得温汤水,二月中旬已进瓜。”寿光地热资源丰富,古八大景之一就有“温泉”,附近果园、菜园常引泉浇灌蔬菜瓜果。